2012年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首次設立了“政治社會學分論壇”。由復旦大學社會學系主辦。論壇負責人為劉欣教授,論壇秘書俞志元博士。本論壇收到來自大陸及香港、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海外高校的教師和研究生的論文和摘要近60篇。論文涉及的主題包括政治信任感、政治參與、媒體與政治生活、基層社會抗爭和集體行動、社會管理和社會組織、國家建設與經濟發展、社會矛盾和沖突與政治穩定等。本論壇分圍繞著“政治生活的社會基礎”、“國家與社會關系”、“基層社會抗爭與群體事件”以及“社會組織、媒體與政治生活” 四個專題進行了研討。有16為學者在論壇上宣講了論文,8位學者評議了論文。
本次論壇上有三篇論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政府信任問題。廈門大學社會學系胡榮教授據對福建和江蘇兩省的問卷調查,試圖分析社會資本和政府績效是如何影響政府信任的。他的研究發,現政府績效比社會資本更能解釋政治信任。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的博士研究生盛智明,運用“2006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6)”數據,考察了社會流動對中國民眾政治信任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為民眾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動的機會,并給他們帶來改善生活的希望。人們所經歷的向上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以及對向上流動的感知與預期都顯著地增強了他們對政府的信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的石長慧和趙延東的論文,據2009年對汶川地震災區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對災區居民的社會信任、政府信任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與災前相比,災區居民的社會信任程度有所提高;在政府信任方面,則存在著更信任高層政府,而相對不信任基層政府的現象,受災程度,災區物質和補助分配的公平程度,對基層政府信任有著重要影響。
基層社會抗爭也是論文發言的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發言者分別對農村環??範幮袆雍投际袠I主抗爭案例進行了分析。這部分的發言包括了浙江財經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童志鋒對華南P縣PR反化工廠事件的分析,復旦大學社會學系黃榮貴和桂勇老師對廣州和上海業主抗爭呈現不同形態的比較分析,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謝穎對廣州市民抵制興建垃圾焚燒廠事件的分析,以及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馬衛紅對業主維權的政治化策略應用的分析。
除上述幾個議題外,一些學者還對政治社會學的其他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仇立平教授關注的是如何認識最近十余年來的中國社會的轉型問題,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的周怡教授的論文探討了是溫州民營企業組織結構上作政治訴求的深層原因,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汪華的發言和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賈文娟的發言關注的都是在解放后國家政權建設是如何在推進中削弱了職工民主管理,最終使得計劃經濟體制下工人參與最終變得低效甚至無效率。上海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生韋謝從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的內容分析入手,分析政治整合機制的表達。
本論壇有兩篇論文獲年會優秀論文獎,香港科技大學的盛智明的論文《當前中國的社會流動與政治信任》和廣州大學謝穎的論文《 “非弱者”的武器 —對G市抵制興建垃圾焚燒廠事件的分析》,分別被評為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和二等獎。本論壇討論熱烈,論壇評論者的點評也十分精彩。許多與會者都表示“政治社會學分論壇”的為研究政治社會學的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的平臺,并希望以后繼續舉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