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由中國社會學會主辦、西南大學承辦,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工商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聯合協辦的中國社會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在西南大學光大禮堂開幕,重慶工商大學分會場、四川外國語大學分會場進行同步直播。本次年會的主題為“社會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年會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與科研機構近1700名專家學者到會參加,近12000名學者線上觀看了會議直播。

開幕式主席臺
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靈桂,中國社會學會會長陳光金,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李保海,西南大學黨委書記李旭鋒,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副局長王子豪,重慶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勝,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宋豫,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茍朝莉,中國社會學會秘書長謝壽光,以及十多位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潘洵主持。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李旭鋒致歡迎詞
李旭鋒書記代表西南大學向與會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西南大學社會學學科發展的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學會、重慶市社科聯、重慶社科院和各兄弟院校表示衷心感謝。李書記介紹了西南大學的歷史沿革和辦學力量,自成立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各個行業的中堅人才和骨干力量,為民族復興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黨委高度重視社會學學科建設,依托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等名師先賢在北碚開展的鄉村建設經驗,經過70余年的發展,學校社會學逐漸形成了“關注鄉村、關注民生”的學術傳統,凝聚了鄉村建設與反貧困、社會治理與社會政策、大健康社會工作、社會心理服務等特色方向。最后,李書記衷心希望借助本次年會,各位專家學者能夠凝聚共識,匯聚智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踐發展提供有益的智識和貢獻。

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宋豫致辭
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宋豫代表重慶工商大學對年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主辦方和承辦方對重慶工商大學協辦本次大會的信任表達感謝。宋書記介紹了重慶工商大學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體系,并重點介紹了本校社會學建設取得的成果,希望借助本次年會進一步探索學校社會學學科建設的新路徑,謀取新突破。宋書記表示,相信本次學術盛宴能夠積極回應國家及區域建設的重大戰略需求,其成果必將深化社會學科理論發展,助推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

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茍朝莉致辭
四川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茍朝莉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對關心和支持四川外國語大學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茍書記介紹了川外的基本情況,并介紹了本校社會學學科的辦學歷史,以及學校在社會福利、反貧困社會工作、國際社區建設與治理等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宋書記期望本次年會能夠共同探討社會學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形成創造性的學科成果。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陳光金致開幕詞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陳光金致開幕詞。陳光金會長代表中國社會學會對與會的全體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次年會采取了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主論壇和分論壇同步進行的創新性方式開展,有效地分散了疫情風險。陳光金指出,2021年是一個特別的年份,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華誕之年,是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黨中央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因此,召開以“社會現代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為主題的學術年會,無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陳會長回顧了社會學在中國本土的建立、發展的歷史,并提出要基于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領導人民奮斗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實踐經驗,依托已有的社會學學術成果,全面、系統、深入地研究近代以來中國歷經艱難險阻的現代化歷程,聚焦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主題和使命,探索中國特色社會現代化的邏輯、機理、方向和目標,發揮創造性精神和運用創新性思維,構建更加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體系。陳會長還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學,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5?17”講話精神、2020年“8?24”講話精神、尤其是2021年“七一”講話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統一,堅持本土性和國際性的辯證統一,堅持歷史性和當代性的辯證統一,堅持反思性與建設性的辯證統一,堅持理論建構與問題導向的辯證統一。最后,陳會長呼吁更多的專家和學者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作出積極的貢獻。

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李保海致辭
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李保海在致辭中指出,本次社會學年會在重慶舉辦,將大力促進重慶社會學的學科發展,并將有力推動重慶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李書記認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社會學大有可為,要以社會學本土實踐拓展研究領域,以社會學主體立場研究中國問題,以社會學本土理論回答時代課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學,著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李書記最后表示,重慶市社科聯,作為黨委政府聯系社科工作者的橋梁紐帶,將緊扣重慶實際,盡職盡責做好服務工作,努力拓展重慶社會學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本地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靈桂講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靈桂在講話中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哲學社會科學界的職責任務。因此,社會學工作者要自覺肩負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崇高使命,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不斷提升我國社會學的原創能力,“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奮力書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研究時代篇章。王院長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二是始終緊扣新時代重大社會發展理論和實踐問題,回答時代之問。三是堅持加快構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最后,王院長號召廣大社會學學者要積極鞏固積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過程中的優秀成果,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偉大經驗,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實現大突破。
開幕式的主題報告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和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雪松以“疫情沖擊、結構分化與均衡發展”為題,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教授王天夫以“城市空間轉型:一個社會學分析框架”為題,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長、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院教授陳云松以“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社會學應用”為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經濟與技術社會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呂鵬以“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風險與平臺治理”為題,中國社會學會副秘書長、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授符平以“引領型融合治理:脫貧攻堅與治理新形態”為題作了主旨演講,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雪松研究員作主題報告

王天夫教授作主題報告

陳云松教授作主題報告

呂鵬研究員作主題報告

符平教授作主題報告
據悉,本次年會會期兩天,線下和線上共計73個分論壇緊緊圍繞“社會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主題,從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理論、社會治理、城鄉基層治理、中國城市社會現代化、鄉村振興、網絡社會學、科技創新與社會現代化等多方面展開深入研討。本次年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方向,議題設置針對性強,充分體現出中國社會學界以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建言獻策的優良學術傳統與時代擔當。
(供稿:劉青青 李嬌 周永康 供圖:駱軍)